‘这样有难度的考试,对你们很好啊!不然别人会说,你们的大学生活是混过去的’这是Dr. Cassey Lee 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当我们一伙人都考完今天我们一伙人的主修科,Industrial Economics B。
话说,考试前的一个星期,被别人询问到关于勇气的问题,而一直在自己的死胡同里转牛角尖。所以情绪化了整个星期,也因为如此所有原订的读书计划被拖延了。这科也不例外,我就只用了三天来准备,比原订的五天少了两天。夜夜熬读到清晨时分,简直开始与世界的程序倒转,一切都很不正常。当然,少不了得到贵人的相助,小Q小姐就与我分享了这科的备考心得,让我可以稳当的知道方向,不至变成迷途小羔羊,哈。
考试是很折磨人的,但却又令人振奋的。因为可以与时间比赛,与朋友比赛,与自己脑袋比赛的感觉,虽然辛苦,但很棒。这次的Open Book Exam 也不例外,虽然我知道我考到超烂的。
考试的桌子相当宽,但由于open book可以携带任何笔记,参考资料,所以老师建议我们用两张桌子,个人觉得,那还蛮夸张的。接着,把所有资料铺排在桌面,翻好预计已经会出的章节和资料,放的整整齐齐的。考试题目纸就在我的正中央,等待监考官的吩咐便可以开始作答。
1:30pm 准时开始,part 1 如下 (必答题)
- 1. Price Discrimination
- 2. Quality
- 3. Dynamics Oligopoly
- 4. Predatory Strategy
- 5. Vertical Restraint
我只成功的完成了1跟5,而且还不知对错,3做到很有满足感,但不会做完,2跟4,应该准备吃鸡蛋了,因为根本看不懂题目。说明是open book 了,翻翻资料和书,都没有可以参考的地方,简直问题太灵活了。总计来说,题目真的令人呆在那里发傻和思考,面对数学的变化题,如果没有练习,那我脑袋对这类灵活数学题的反应应该是接近痴呆的程度,哈。忘了说,我的主修科,是以数学为骨干的经济,我必须用数学的逻辑来解释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问题。科目是很有趣,考试题目更有趣,只是我负荷不了这样的‘有趣’。
2:30pm开始逼自己离开满目苍痍的part1, 移师part2。真的觉得题目很棒,很有挑战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题,3题选1题,我做的题目如下,
Starting from February 1, 2008 low-cost carriers (LCCs) from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llowed to operate a total of four daily flights on the Singapore-Kuala Lumpur route. Prior to market entry of LCCs, flights for the route were priced around RM700-RM800 two-way. Today, one of the LCC, Air Asia, flies twice daily on the Kuala Lumpur-Singapore route with fares quoted at RM 29.99 (excluding airport taxes and surcharges) one way. Further liberalization of air acces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expec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ean Open Sky Policy on Jan 1, 2009.
- Should one use a Cournot, Bertrand or a cartel to analyse competition in the Singapore-Kuala Lumpur route after the entry of LCCs? Explain your answer.
- Explain the observed low prices offered by LCCs immediately after their entry into the market.
- Are the low prices offered by the LCCs sustainable in the long-run in the abs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ean Open Sky Policy?
- What are the likely impa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ean Open Sky Policy on consumers and airlines?
这种题目是会使人高潮的。
由于还有看报纸的经济版,略懂皮毛,也算做的下手。
上课的时候,Dr. Cassey Lee总会不断的提醒我们,读书不能只是读课本,要读课外的东西,因为课本都是从生活上演变而来的经验论,别本末倒置的去吸取一本死的课本,而是应该在现实生活找更多的知识。天啊,这种论调,对于追求高分漂亮成绩单的我们简直把这劝告当着是死的。
‘如果你们学经济的,就会死背所有的经济原理,不懂得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那你们所学的,都没有意思了’Dr. Cassey Lee苦口婆心的提醒。可是,在分数的面前,这些话,谁理?
其余part2的两题是关于我学校的食堂,staff café 和student canteen的price discrimination。前者是比较贵,后者比较便宜,问题大概是要我们解释一个商家为什么要在同一个市场里分化两种不同价格却相近食物的现象。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在2002年HP and Compaq 的Merger。要我们思考他们合并的用意和价值。看似很生活的问题,可是谁又答得了多少。
Dr. Cassey Lee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们,他当年在马大考这科的时候,他的教授是冯镇安博士,出的题目也类似如此的生活和要求思考。他当年考的很开心,一考完,就去找冯博士握手,‘你的问题很棒’,他叙述当年说。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我们,3:30pm考完,同系的十余人简直在叫苦连天,哀鸿遍野。我发现,没人和他握手哦,哈。就一直投诉很难,很难。我也向他投诉很难,和往年水准比较,显然太有‘深度’了。他也表示这是一次考验我们思维能力的机会,然后很调侃的说,‘这样有难度的考试,对你们很好啊!不然别人会说,你们的大学生活是混过去的!’
立刻,无言。
‘Think out of the book, and think out of the box!’,教授的名言。
开始担心不及格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竟然也有这么一天。
突然很想说,
‘真的很有深度,只是我混不下去了!’
P/S: 多亏上次建豪有问我这问题,让我也想了一下。我的考试问题,好像和他大一的assignment 有相似的地方,哈。如果谁对我的考试问题有兴趣发表他她的看法,无任欢迎,反正生活上的问题,总有不同的想法与见解,那这样可以磋商磋商啊,彼此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