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的经验告诉我,我得空的时间,也代表别人得空,要万人空巷,水泄不通的话,可以在周末或周日正午后到访。
这次,为了避免,被挤的时间长过寻书的时间,选择在晚上8时入场。意外地,非常少人,让我有回到第一次书市的感觉,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寻书和阅读。
我也发现我中文书的阅读类型也开始下降。旅游文学,最多。
我很喜欢看别人的游记,因为那有让我头脑松弛的感觉。看他们描述发现新事物,不同文化的事情,尤其容易让我入神。旅人,总在不厌其烦地形容旅途里的不确定性,那种探索是很奇妙地。在通过旅游,在探索时,在不能接受的文化氛围里,在不断地迷失和调整后,仿佛一种人生里的折射,呈现出更真实的自己。我喜欢在旅游文集里寻找那些,因为旅过,所以领悟的感觉。很爽,也很舒服。
第二多的是,历史。
天啊,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懂那么多的尘前往事。中小学时,很爱古代历史。大学时期,很爱民国,或现代历史,中国,欧美,马来西亚,通通杀!通常在书市,都有所斩获,但这次例外,没有一本看得上眼。可惜。
第三,让我会注意的是,时事,政治,或经济。
这次捡到宝的书是经济系列。郎咸平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先别说以经济系学生的观点来看,我认识郎咸平是数年前,某夜的部落格看他写经济文章,那时还是大学时代。觉得很赞,因为要以中文来述说经济,而且描述到生动有趣,并非易事!刚才读了他这本书的两三个章节,虽然很‘红’一下(共产味道),略带排外主义,但至少他的观点是有切入课题,有其想法。中文经济的书籍,几乎绝迹,这本是很不错的,很入门式的简单和生动,但也不乏大道理和深思熟虑的背景撑腰。这本书,大致上,以中国为其叙述对象,但其经济道理确实贯穿每个国家,可以是大马的借镜。
第四类,吸睛的是,名作家,散文类,不然就是得奖作品。
得奖作品,看得原因,因为那作品得奖。对,很俗的道理,但那是我捡起那本书,翻开阅读的原因。华文文学的世界里,我是个粗人啊!还有就是名作家。这次,本地的名作家,林悦(我个人定义),竟然不写旅游书籍,却写了比较生活的笑话书记,《悦有趣》。还没看,但至少买了下来,支持本地作家的转型。
第五,不看类。理财,健康,风水,古典文学,烹饪,科技,摄影。
第六,必看的出版社,时报,联经,远流,和seashore(本地)。觉得他们编辑的书都很不错。最爱,就是时报,他们的历史或时事的编辑都很赞。
总计,捡了八本书。希望来临的假期和周末,有时间阅读。
后评:‘一书。一世界’的书市口号,很掰咯!谁都懂你在为谁打广告!反而喜欢香港书市的slogan,‘从香港阅读世界,从阅读中发现自己’!超赞!
你发现自己了没?